親情密碼
適當施愛,讓孩子找到家庭歸屬感
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,是孩子領不領父母情的關鍵。我們建議父母掌握好下列親情“密碼”:
1、創(chuàng)造適當?shù)?ldquo;施愛”時機
要和孩子進行溝通,一定要抓準、抓好施愛的時機,才能使孩子與父母之間產生愛的共鳴。比如,孩子太累、太疲勞的時候,家長多說兩句孩子都會覺得煩,如何能體會到家長的良苦用心?
因此,建議在孩子心情比較放松的時候,創(chuàng)造一些家人共處的時間,如一起吃飯、一起看電視、一起做家事,在這樣的情境下,孩子一般心防較低,比較愿意交流。
2、尋找孩子感興趣的話題
除非學習上獲得重大成績的時候,不然孩子一般是不喜歡和父母談論與學習有關的話題的。關于校園生活、同伴朋友的話題,雖然孩子是很愿意有人傾聽的,可是如果家長一開口就直接問的話,很容易讓孩子感覺家長在“刺探”什么,抵觸的心理就不知不覺產生了。于是,結果就是“沉默不語”或“一兩句打發(fā)”。建議先從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入手,比如孩子喜歡的書、電視劇,孩子喜歡的偶像、明星的最新消息,近期的一些社會新聞等等。
交談中注意,不要輕易否定孩子的觀點,孩子覺得父母和自己觀點一致、心有靈犀的時候,就什么話都愿意說了。這時候再悄悄把話題引到自己想了解的方面,就可以比較順利地聽到孩子真正的想法。
3、讓孩子覺得自己被需要
現(xiàn)在的學生,一天有大半時間呆在學校,回到家又要做功課,確實很辛苦。很多家長都不舍得讓他們操心學習以外的事情,只是這樣一來,孩子沒有看到父母為愛孩子所付出的心血與艱辛,覺得父母的愛是廉價的,他怎么可能感動呢?當然就更不用說回報了。另一方面,孩子感受不到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,也不覺得自己被家長需要,長此以往,孩子對家庭對家長都會有疏離感,特別是長期住校的孩子就更容易有這樣的狀況出現(xiàn)。 建議家長和孩子交流的時候,不妨將家庭的一些事務和孩子商量,讓孩子了解家里的近況,甚至可以讓他決定一些事情,比如家具的添購、擺設的變更、家庭活動的安排,甚至家計的管理收入支出等等,都可以讓孩子參與。一方面,可以培養(yǎng)孩子的責任意識,也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價值,從而提升自信,增強對家庭的歸屬感。有了歸屬感和責任意識,你不讓孩子敞開心靈主動溝通都難了。
家有少年初長成,正是需要家長用情用心的時候,只要家長注意溝通的要點,孩子一定會領情的。
鄭州五中心理咨詢電話:66924498 心理信箱 ljtzz5z@sina.com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劉俊濤老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