輕輕松松背誦《孔雀東南飛》
作者:鄭州五中 李天勇
背誦是一種很基本的語文能力,學習語文離不開背誦??墒钦Z文課堂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很多,效果卻不盡如人意。教授《李憑箜篌引》:“吳絲蜀桐張高秋,空山凝云頹不流。江娥啼竹素女愁,李憑中國彈箜篌。昆山玉碎鳳凰叫,芙蓉泣露香蘭笑。十二門前融冷光,二十三絲動紫皇。女媧煉石補天處,石破天驚逗秋雨。夢入神山教神嫗,老魚跳波瘦蛟舞。吳質不眠倚桂樹,露腳斜飛濕寒兔。”講完它的含義和藝術妙處之后,在學生基本理解詩句的情況下,讓學生自己背誦。通過仔細觀察,我發(fā)現不少學生的背誦是機械性的,是死記硬背的。短短的十四句九十八字,他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,好不容易背了下來,但在默寫中卻錯誤百出。或者背了后面忘了前面,或者背了前面忘了后面,時間一長,便什么印象都沒有了,更談不上什么語感的形成和具體運用了。
背誦一首都這么難,更何況高中新教材中的詩詞及文言文要求背誦的量是很大的。僅就高中第三冊統(tǒng)計,要求背誦的詩詞總量為26首,要求背誦部分詩段的有1首,要求背誦的文言文為2篇。這些課文都出自名家之手,具有很強的代表性。學生將它們熟練地背誦下來,以至達到準確記憶,牢固記憶,且能長期記憶,就更不容易了。
盡管我們要求學生講究背誦方法,并把各種方法介紹給學生,比如把書讀熟法、抓關鍵詞法、抓層次法、抓線索法、抓細節(jié)法、舉綱張目法、課前聽讀法、課上提問法、默寫法、分解背誦法、按照寫作順序背誦法,但效果仍然不明顯。那么,怎樣才能既減輕學生背誦的負擔,又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呢?這其中,就要求教師結合教學實際,除了要求學生應具有頑強的學習毅力外,還要講究科學的背誦方法,尋找科學的有效途徑,以便達到提高記憶的效果。
我在教授南朝的《孔雀東南飛》時,要求學生全部背誦。《孔雀東南飛》這首敘事詩350多句,1700多字,學生讀熟是關鍵。古人說“讀書百遍,其義自見”、“凡讀書……須要讀得字字響亮,不可誤一字,不可少一字,不可多一字,不可倒一字,不可牽強暗記,只是要多誦數遍,自然上口,久遠不忘”。背誦是熟讀的結果,若不能將書讀得滾瓜爛熟,念起來結結巴巴,那樣是很難背誦自如的。然后讓學生理解,背誦的基礎是理解。理解得越深,記得越牢;記得越牢,就能不斷地加深對詩歌的理解。
在熟讀和理解的基礎上,設置一個大問題:“貫穿詩歌中的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是什么?”學生回答:“劉蘭芝和焦仲卿母親之間的矛盾。”“因為焦仲卿母親埋怨劉蘭芝長得不漂亮嗎?”學生自然能讀出詩歌中描寫劉蘭芝美麗的詩句:“雞鳴外欲曙,新婦起嚴妝。著我繡裌裙,事事四五通。足下躡絲履,頭上玳瑁光。腰若留紈素,耳著明月珰。指如削蔥根,口如含朱丹。纖纖作細步,精妙世無雙。”“劉蘭芝不僅美麗漂亮而且身價很高,有關描寫劉蘭芝身價的詩段語句是哪些?”學生回答:“媒人下床去,諾諾復爾爾。還部白府君:‘下官奉使命,言談大有緣。’府君得聞之,心中大歡喜。視歷復開書,便利此月內,六合正相應。良吉三十日,今已二十七,卿可去成婚。交語速裝束,絡繹如浮云。青雀白鵠舫,四角龍子幡,婀娜隨風轉;金車玉作輪,躑躅青驄馬,流蘇金鏤鞍。赍錢三百萬,皆用青絲穿。雜彩三百匹,交廣市鮭珍。從人四五百,郁郁等郡門。”其實“縣令遣媒人”“尋遣丞請還” 等都是寫劉蘭芝的美麗漂亮的,讓學生理解記憶。教師繼續(xù)問:“因為焦仲卿母親埋怨劉蘭芝沒有才能、非常懶惰嗎?”“十三能織素,十四學裁衣,十五彈箜篌,十六誦詩書,十七為君婦,心中常苦悲。君既為府吏,守節(jié)情不移。雞鳴入機織,夜夜不得息。三日斷五匹,大人故嫌遲。非為故作遲,君家婦難為。妾不堪驅使,徒留無所施。便可白公姥,及時相遣送。”劉蘭芝詩書、音樂、織布、剪裁無所不能,這從她母親的言語中也能得到證實。那是因為焦仲卿母親埋怨劉蘭芝不忠于丈夫嗎?看來不是,因為焦仲卿在其母親面前為劉蘭芝求情,看來劉蘭芝深愛著焦仲卿。那是因為焦仲卿母親埋怨劉蘭芝和小姑的關系不好嗎?學生自然會找到“卻與小姑別,淚落連珠子”,可見劉蘭芝和小姑的關系親如姊妹。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焦母和劉蘭芝之間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呢?有可能是焦仲卿所說的“共事二三年,始爾未為久”的原因。詩中沒有說到劉蘭芝有兒女,可能是因為婆婆焦母急著抱孫子,以至將怨氣撒到劉蘭芝身上。也可能是劉蘭芝和焦母的性格不合,“阿母得聞之,槌床便大怒”“上堂拜阿母,阿母怒不止” 體現的是焦母的暴躁脾氣,而劉蘭芝的性格是外柔內剛。
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焦母和劉蘭芝之間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?這是可以探討的,但不是我們探討的主要對象。教師在焦母和劉蘭芝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這一問題里設置多個問題,處處讓學生去思考,時時讓學生去探求,在教師的引導下,在學生的朗讀中,讓學生在思索中去記憶,自然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在教師的引導下,在學生熟讀和理解的基礎上,輕輕松松地背誦《孔雀東南飛》。
我把這種方法叫做大問題里套小問題的引導背誦方法。這種背誦方法更注重對原文的深刻理解,更注重在讀中感悟人生,在思考中與古人交流思想,因此學生對背誦的詩文可以準確記憶,牢固記憶,且能長期記憶。